第168章 活字印刷震惊皇上(1 / 2)

沈冬素说完就后悔了,可她一时又想不到别的话,只好打岔道:

“不跟王爷换,这个书局给我一半股份,以后做大做强了,我专出版话本子。”

凌墨萧却不肯放过她,一把将要跑的小人拉回来:“本王很开心,多谢娘子。”

沈冬素干笑道:“不用谢,不用谢。哪个王爷,正好想跟您商量一下。”

“我觉得只是单纯出版这些启蒙书籍,跟别的书局也没什么不同。”

“您看这样怎么样,找翰林院的老翰林给这些启蒙书批注,如此,便是地方私塾请不到好先生,学生看批注也能自学。”

没错,这年头的书全文言文,还没有批注,甚至还没有标点符号。

而士族所办的学堂,南北各地,所学的四书批注都不同,甚至为挣哪个是正统,常常发生文字大战。

若凌墨萧带头出版带有批注的四书五经,怕是要引起士族围攻。但若只批注普通的启蒙读物,再找几个老翰林写注。

士族想围攻都找不到理由,待凌王书局做大做强,再出版别的书籍,士族再来围攻时,已经撼不动这尊大佛了。

沈冬素的计划是,先出版启蒙书籍和诗经,然后为快速打开市场,再出版受年轻人喜欢的话本子。新笔趣阁

她准备聘请几个擅长写话本子的文人,她给大纲,对方润笔。保证写出让青年男女,如痴如狂的小说。

咱不会写,抄还是会的嘛。反正前世那些名著,也不会有人追到这里来要版权费。

红楼三国这些,精减一下,红楼俘获青年男女,三国俘获中老年。

现在也没有文字狱,皇上又支持凌王,便是皇后找茬也架不住大众喜爱。

活字印刷速度又快,一夜之间就能让这些书籍在大夏各地发售。

沈冬素立即写下详细计划书,凌墨萧自然是全力支持。亲自去找几个德高望重的老翰林。

一听凌王要出启蒙书,他们作注,自然是非常愿意的。

凌墨萧将几个老翰林接到凌王府,沈冬素亲自做茶点,特别是功夫绿茶。

还会做些抹茶类的糕点,凌墨萧喜欢烤的蛋糕,凌王府早就安装了烤炉。

松软甜棉的蛋糕,配上绿茶,老翰林们非常喜欢。

甲四玩笑说,翰林们不用接每天自己来,一半的原因就是因为王妃的茶点。

茶本来就是老年人的最爱,由这些老翰林带头喜欢上清茶,相信很快就会成风靡之势。

凌王礼贤下士,凌王妃亦是有礼有矩,亲自奉茶做点心。

老翰林们对凌王府赞不绝口,每天跟点卯一样,凌王下朝后他们就来了。

几个老头虽然略有迂腐但也有可爱之处,常常为一个词的批注,争的面红耳赤,还会找沈冬素评理。

沈冬素从不掩饰自己的出身,笑说批注越简单越好,普通孩子启蒙时没有那么多名师。

一个秀才在镇上都算名师,许多地方童生就能开馆收徒,所以这启蒙读物,批注越简单越详细,孩子越容易理解。

老翰林们若有所思,他们收的徒弟多是人中龙凤,从未想过那些资质普通的孩子,是怎么启蒙的。

沈冬素又趁机提出启蒙读物加标点符号的事,她给出几个常用符号。

再抑扬顿挫地读原文,老翰林们立即就明白这符号的用意,都是赞不绝口。

甚至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前他们也觉得断句不便,也有自己在书上加断句。

怎么就没想到,书籍印刷时,直接就印上断句呢?只是加上几个简单的符号而已,读起来就方便多了。

立即有人道,这符号可用于所有书啊!

但很快他们就想到,若是如此,这将是书籍改革,肯定会受到士族们的反对和攻击。

同时他们也明白为何凌王书局只印启蒙读物,不禁有些悲哀,避其锋芒。

连凌王都要避士族的锋芒,连一个亲王想提出一个小小的改革,都如此小心翼翼,更何况这诺大的王朝!

都有些心灰意冷的同时,又觉得有了希望,若太子登基,士族之势必将更大。

可若是凌王呢?他被皇上当钢刀一样使,得罪了所有士族。若他上位,自然是不会再由着士族壮大的……

老翰林们相视一望,对批注启蒙书籍更认真了。

当第一本有标点符号,有批注的《千字文》出版成册后,沈冬素亲手给每一位翰林奉上一本。

她明显能感觉到这些老人的欢喜,激动过度不是大笑,而是喜极而泣。

几位真心想开民智,想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想读书人不再只出自士族的老翰林。

这一刻,喜极而泣。

也许他们只是为教育界添了一块砖,加了一片瓦,但他们相信。

就凭手上这本千字文,就凭这一块砖,也能敲开被士族垄断了千年的教育行业。

与此同时,凌墨萧则送自将这本书送到了皇上案前。

看上看着这本三岁时读的千字文,再一次打开,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页,津津有味,一字不落地读完。

看着每一页正同的批注,看着断句的标点,再看着随书送上的活字胶泥。

皇上同样激动不已,别人若许不懂这份东西的份量,皇上却明白。

千年来读书人,官吏是都是出自士族,因为普通百姓想读书也没渠道。

书院是士族的,书籍是士族的,历朝历代的皇帝想改革,推出科举制。

可录取的名额,大半都是出自士族的。甚至大夏从开朝至今,还没有一个寒门状元!

若是凌王书局真如凌王所言,凭这活字胶泥,一日印上千本书籍都不成问题。

那普通百姓便都能读得起书,或许十年看不到成效,但三十年、五十年,必将打破士族的垄断!

皇上猛地站起来:“带朕去看看那活字印刷术。”

当皇上和凌王一起去往凌王府的时候,皇后自然接到情报。

她一点也不在乎凌王又弄出什么东西讨好皇上,听说最近凌王府每天都有翰林出入。

估计是写出什么奉承皇帝的锦绣文章吧。

皇后淡定地喝着茶,听说最近长安城贵妇们流行喝奶茶,各种口味的。

什么润肺的小吊梨汤,养颜的玫瑰红枣,都是那次姜氏的拍卖会流行起来的。

皇后很快就喜欢上加了葛粉丸子的牛乳红茶,这种加红糖熬的小丸子,说是叫珍珠。

这种茶也有个好的名字,叫珍珠奶茶。